联系我们
报名体验
或许这是成就孩子未来的开端
咨询电话:020-32096133

古广明足球俱乐部一直致力于:打造青少年足球培训机构, 提高学员身体素质 ,推荐优秀学员进重点学校 ,为国家培训优秀的足球专业人才。足球运动令小孩快快乐乐,身体健康,足球比赛令小孩意志坚强。

【深度】广州校园足球“体教融合”的实践与破局
2025-10-19 11:55:02
广州日报新花城
10月18日,2025年“我爱足球”城市联赛暨“穗安街超”五人足球争霸赛于穗安体育营地金宇足球场迎来最后决赛。龙归学校VS晨诚俱乐部、平沙培英学校VS古广明俱乐部,上演了U10和U12两个组别金杯奖的巅峰对决。
这不仅是广州市小学阶段五人足球的最高水准较量,更清晰折射出广州这座足球名城体教融合的生动实践。来自非传统足球发达区的两支校园队伍与两支俱乐部队伍同台竞技,恰好构成了广州足球青训“校园筑基、俱乐部培优”的立体图景。
U12金杯组冠军古广明俱乐部。
U10金杯组冠军龙归学校。
融合初成:双线并行的青训生态
2015年前后成为广州校园足球全面铺开的关键节点,如今这场赛事正是对十年耕耘成果的集中检阅。

平沙培英学校副校长何超华(右二)与学校的三大名宿教练:梁剑锋(左一)、张桂莲(左二)、霍日宁(右一)。
平沙培英学校2015年启动校园足球,从4名体育老师带队起步,到引进骏辉俱乐部共建教练团队,再到拥有3块8人制球场和8支校队,印证了政策引导下校园足球的标准化发展路径。
龙归学校更构建起“课程-训练-竞赛-升学”的完整体系,每周1节足球课、足球大课间与班级联赛形成普及基础,而“一条龙”升学体系与市锦标赛冠军荣誉,则实现了普及与提高的良性循环。
古广明足球俱乐部负责人、广州足球名宿古广坚。
社会俱乐部的专业力量正在成为校园足球的重要补充。古广明俱乐部将教练派驻中小学,以“小快灵”技术风格传承南派足球基因,通过一对一私教填补集体训练短板;晨诚俱乐部与广外附设黄埔实验学校深度绑定,球员“吃饭-训练-晚自习”的闭环服务,完美解决了学训矛盾。这种“学校搭台、俱乐部唱戏”的模式,恰是广州市体教融合实施方案中“三大阵地”协同育人理念的鲜活实践 。
“穗安街超”赛事本身则成为融合的最佳试金石。四支队伍均认可五人制足球对低龄球员的适配性——快节奏转换与高配合要求,既符合南派足球技术传统,也为未来转向八人制、十一人制奠定基础。周穗安指导推出的“最后一分钟进球算两球”新规,更被龙归学校教练点赞为“激活球员动力的创新设计”,彰显了赛事对青少年成长规律的尊重。
价值共鸣:育人与选材的双向奔赴
在足球青训的功能上,校园与社会俱乐部虽定位不同,却在体教融合的核心价值上达成共鸣。
龙归学校唐校长的表态颇具代表性:“我们更看重比赛过程中的成长,而非仅仅是名次”,这种“育人优先”的理念在平沙培英、晨诚俱乐部合作校中同样得到体现。
龙归学校副校长唐秀媚。
广外附设黄埔实验学校校长顾长春(左一)、晨诚俱乐部U10梯队教练团队和队员。
晨诚俱乐部合作校通过足球矫正学生行为习惯,平沙培英则让女足梯队球员在文化学习中夯实成长根基。
社会俱乐部则专注于专业人才的精准发掘与培养。古广明俱乐部负责人、广州足球名宿古广坚坦言“每次参赛都冲着夺冠去”,但其更看重“技术制胜”与赛场作风的双重塑造,明确禁止粗野动作。晨诚俱乐部以U9球员“以小打大”闯入决赛,主教练更关注球员在高强度对抗中获得的成长。
这种“育人打底、选材拔尖”的分工,让校园足球成为人才蓄水池,俱乐部则成为精英孵化器,与广州市“普及与提高并重”的足球青训策略高度契合 。
更具意义的是,这种协同正在破解困扰中国足球的“12岁退役现象”。龙归学校的“小学至高中一条龙升学体系”与晨诚俱乐部的“学训闭环服务”,精准回应了小学毕业升初中阶段“足球与学业二选一”的痛点。正如古广坚所言,“学校保升学、俱乐部强技术”的合作,让有天赋的孩子不必在学业与足球间做单选题,为人才持续成长保驾护航。
破局之路:从赛事实践到普适模式
当前,广州校园足球仍面临多重挑战。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尤为突出、场地与教练资源短缺成为最大的共性瓶颈、家长的期望值与耐心则考验着融合的持续性、学校足球工作的持续力缺乏明确的制度保障。“穗安街超”以高质量的赛事展现了广州校园足球的融合成效,也为广州足球青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些可复制的有益思路。
免责声明
内容来源于网络,系本号根据市场信息进行整理汇编作为行业资讯分享所用。本号向球迷提供信息服务,力求内容精准且完整,但是如有出处均以真实情况为准。广州市古广明足球俱乐部不对因使用本文章而产生的任何后果承担法律责任。文章最终解释权归本公众号和文章作者所有。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删除处理,联系邮箱:guguangming2024@126.COM
我们都是追梦人
